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政治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4月24日1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倪志福同志遗像
机械行业常用的“麻花钻刀”是倪志福同志在50年代为攻克可钻橡胶制品的国际难题发明的,世界首创,故国际上叫“倪钻”。倪志福同志自此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进入国家高层领导人行列。
倪志福钻头
青年倪志福
新中国成立之初,倪志福在北京永定机械厂当钳工。1953年他经过研究反复试验,发明了高效、长寿、优质(加工精度高)的“三尖七刃”钻头,解决了当时完成紧急任务的关键难题,其先进性得到世界公认。倪志福的发明立即被命名为“倪志福钻头”。机械工业部、全国总工会于1956年联合作出决定向全国推广。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倪志福,又根据生产实践的不同需要,使“倪钻”发展成适应对钢、铸铁、黄铜、薄板、胶木、铝合金及毛胚孔、深孔等不同材质、不同加工要求的系列钻头。倪志福的发明,得到了永定机械厂领导、同事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科技人员的支持。为此,倪志福谦虚地把“倪志福钻头”称为“群钻”。
问世近50年的“倪志福钻头”,由于过去公布了技术成果而丧失了专利申请权。2001年12月,经倪志福再次改进创新,如今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确认。倪志福向新闻界披露,过去由于向社会公开了“倪志福钻头”的全部科学技术成果,因而丧失了专利申请权。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严峻形势,为发展我国机械工业,保护工业品牌,他又对“倪志福钻头”再次进行了改进、创新,终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实用新型专利权的确认。
倪志福一生
20岁时就发明了世界闻名的“倪志福钻头”;26岁时就成为全国着名的劳动模范;1986年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向他授予“杰出的发明家”称号并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在中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都先后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这一切,使普通学徒工出身的倪志福,成为海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学徒出身发明钻头
1933年,倪志福出生在上海浦东,11岁进入上海美孚石油公司当童工。新中国成立,使他翻了身。他在学徒期间,拼命学习文化技术知识,1952年参加了工人技术训练班,仅用了8个月就学完了技工学校的课程。后来,他又进入业余大学继续学习。1953年,倪志福来到北京永定机械厂。当时,车间接到为抗美援朝中破损的装甲车特种钢板加工打眼的任务,这种钢材连当时外国着名的“席乐夫钻头”也很难钻动。倪志福起初用普通麻花钻头打眼,钻半天才能打通一个眼,而且一天竟烧坏12支钻头,效率很低。倪志福为攻克特种钢硬度高、强度大、钻孔不易掌握的困难,打破百年来钻头刃口平直的常规,将“一尖三刃”的普通麻花钻改成“三尖七刃”的新型钻头,解决了完成任务的关键难题。这种钻头立即被命名“倪志福钻头”。
虽然倪志福因钻头一举成名,但他却认为,这款钻头得到了各方专家和能手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不断改进后定的型,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应该把“倪志福钻头”改名为“群钻”。
1959年,倪志福和建筑工人张百发一起,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和青年标兵。1964年在北京召开的四大洲科学讨论会上,“倪钻”赢得了到会44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们的赞誉。
为周总理做把椅子
“文革”开始后,倪志福以工人代表的身份登上了政坛。1969年的中共“九大”上,他进入了中央委员会;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倪志福进入了政治局,当上了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他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闲暇时间依然喜欢钻研技术。1975年,在305医院住院的周总理把倪志福叫到病房,指着一把椅子对他说:“倪志福同志,我一天到晚只能坐在这把椅子上,很难受。我想请你帮我设计一把椅子,像飞机座椅那样,靠背可以放下来,让我能够躺一下。”
看到总理病得这么重,倪志福哭了。回到家里,他便连夜设计了一把椅子,然后拿着图纸赶往当时的北郊木材厂,和一位姓毛的工程师用最快的速度赶制出一张左边一摇可以躺下来、右边一摇脚部可以抬高的椅子。送到总理那里,总理试了试,很满意地说:“很好、很好,如果能再宽一点,我都不想下来,就在上面睡觉。”于是,倪志福和工程师连夜又为总理做了一把更宽一点的椅子。总理说:“谢谢你们帮我做了两把椅子,不过花费的钱应由我自己出。”直到周总理去世,坐的都是这把椅子。
退休后心系科技发明
1999年,退休后的倪志福回到了发明家的队伍中,担任了中国发明家协会的理事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支持发明创新、维护发明者合法权益,促进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上。倪志福说:“本来我以为退下来了,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看来还不行,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发明成果去占领市场。”在倪志福心中,始终存在着“倪钻”情结。原来,由于上世纪50年代人的知识产权观念相当淡薄,“倪钻”的实验数据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开,在世界范围内被无偿使用,并被外国人申请了专利,“倪钻”成果保护的缺失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因此,倪志福又一头扎进了“倪钻”的研究中,率领当年的徒弟们对“倪钻”进行改进创新,2001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终于确认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的实用新型专利。
晚年生活休闲自由
到了晚年,倪志福最喜欢游泳和钓鱼。爱钻研的他又琢磨起钓鱼竿了。他的鱼竿是自己组装的,零件是从渔具店买的,组装好后还在鱼钩上装了一小截皮筋,别小看这一截皮筋,可以保证鱼上钩后难以逃脱。
身居高位的倪志福,闲暇之时经常与夫人一起步行或骑自行车出去逛商店、逛公园、观市容。他还时常手提塑料袋和群众一起排队,倾听群众反映、观察商店员工的服务态度、了解商店的价格变动情况和市场的供求信息。
在工人群众中间,倪志福也感到很自在。有时遇到一群老工人下棋,他会帮助弱者走几步高招;有时听到老工人唱京戏自娱,他会鼓掌叫好;遇到老弱男女学打太极拳时,他会站在人群中比划几手。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或王府井散步时,碰到有人随地吐痰、扔烟头、违反交通规则,他还要管点“闲事”,向人们宣传遵守社会公德。
倪志福还是个烹调能手,能烧一手正宗的南方风味菜,这些本事都是当学徒时,从苏州老板那里学来的。解放初期,倪志福在上海参加为失业工人组织的青工技术学习班时,当时的班主任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曾对他们说:“若干年后,你们中间会出现共和国的部长和市长。”当时,学员们一片笑声,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太遥远的事了。
多年后,学员中的倪志福果真成为了共和国的高级干部。倪志福说:“从童工到全国总工会主席,对我来说,做梦也没有想到,完全是党和历史把我推到这个岗位上来的。”倪志福从不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的一员,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报答这一切。他组织和参与了《群钻》等书的写作,稿费全部交了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