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出口机床工具产品的附加值还急需提高,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还需要企业认真面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机床工具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降低了机床工具的进口关税,逐步取消了一些普通机床(磨床、压力机等)和数控机床的进口审批,调整了利用外资的政策,促进了机床工具行业的对外开放的进程。
加入世贸组织后,机床工具行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蓬勃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
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机床工具行业多数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引进技术,如1980年济南第二机床厂引进机械压力机技术;北京机床研究所引进日本富士通FANUC(1982年更名为FANUC株式会社)公司5、7系列数控系统和驱动系统技术;湖北三环(黄石)锻压设备公司从比利时LVD公司引进液压剪板机、液压折弯机制造技术等。到1995年, 机床工具行业已引进技术300余项,经过消化、吸收、创新,迅速提高了行业的设计、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利用外商投资的迅速增加,引进技术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技贸结合,合作生产等,成为引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包括运用数控机床的进口筹码,通过与外商谈判,给国内同类企业带进技术;北京阿奇夏米尔等一批中外合资公司的设立,促进了机床行业的发展。二是“走出去”并购国外同行业技术先进的企业,将其技术逐步转移到国内产品上,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机床工具行业已有一批优势企业开展了国际化经营。有的出口量大,在许多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点;有的收购了国外知名企业,得到了先进制造技术;有的出去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提高了技术水平,拓宽了销售渠道。
从2002年开始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或控股了国外一些知名企业,如大连机床集团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收购世界着名品牌的德国希斯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等。这些企业的收购,大大提高了中国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