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总体良好的全球经济环境,我国国民经济获得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机床工具行业广大企业也经历了长达五六年的兴旺发展期。到2007年,和上世纪末相比,我国规模以上切削刀具企业销售收入从60亿元增长到360亿元(均为企业销售统计毛值,其中刀具净值约占60%)。这些数字表明,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正在努力提高素质,缩短和现代制造业需求的差距。
但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动荡和变化,从而产生了对我国经济发展预期的担忧。大家在问: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怎样才能持续下去?业内人士则更为关注我们机床工具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能否得以保持。本文就想对我国工具市场在今后10—15年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做出估计,并就中国工具工业的广大企业,如何在新的宏观经济变局中,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条件,适时的调整发展目标,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保持企业稳定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进入正题之前,首先想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发展减速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等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级房贷坏账引发的金融危机及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震动了世界。2008年三季度,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波及到了主要发达国家,这场危机何时见底,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大,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最近几个月来,美、欧、日各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以防止全球金融和经济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但必须看到,救市措施虽可避免金融体系的崩溃,但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已经无法避免。
现在看来,包括美国在内,全球实体经济虽未出现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的危机,但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已成定局。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已深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风暴,将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已大大增加。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各行各业也必须对当前的形势有充分的研究和估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国内经济形势
在这轮国际经济动荡中,我国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它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成的威胁已经无法回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30年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应该有个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资源环境和国际经济失衡的制约。现在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有一组2006年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我国当年GDP占全球5.5%,但消耗的石油占全球7.8%,煤炭占39.6%,钢材占31.6%,水泥占54%,氧化铝占24.4%;在环境方面,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是世界第二。就这样,我国以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换来了“世界工厂”的角色,现在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必将造成国内社会环境的恶化。
客观地说,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总量的扩大,这种发展模式引发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日益不堪承受。与此同时,大量出口导致的国际经济失衡,并引起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和经济纠纷,也日益显现。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中央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这几年,中央又更加全面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发展全局。但是,十几年来,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分缓慢,原因在哪里?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性的,是改革开放不到位的问题。此外,也存在认识上的原因。尽管道理上懂得经济结构必需转型,但真的做起来,行政当局和企业界往往下不了决心。一刀砍下去,外贸企业几千万工人失业怎么办?生怕出乱子,因而形成了得过且过、贻误战机的后果。
现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破裂,欧洲、日本也面临类似问题,人们没有钱来过度消费了。所以,我国经济受到的第一个冲击就是外贸出口受阻。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出口名义上还保持在增长22.3%的高水平,但一些经济学家估计,扣除了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后,实际出口增长要低得多。据报道,沿海的出口外向型企业倒闭了7万家,一批工人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我国工具出口在2008年前三季度按美元计增长16%,但按人民币计没有增长。可见外贸形势之严峻。
所以,我们从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动荡中应该汲取的第一个教训是,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存在很大风险。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须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拓展内需是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个教训是,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对外合作必须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方针。我们的出口不能完全置于跨国公司的控制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自主创新,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经济竞争优势。可以说,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需要。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风暴是坏事,但它是一个契机,可能推动和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许变成一件好事。这也是我们在下面将要提出的中国工具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考的出发点。
中国工具市场的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突出矛盾
中国工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发展还伴随着质的提高,势头十分良好。
但应该看到,当前在工具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发展;2007年,我国高速钢消费8万吨,硬质合金消费1.65万吨,这两种工具材料,均占世界消费量的40%。但是,我国切削刀具的销售,却只占全球总量的15%。这个反差,充分地反映行业发展的粗放程度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例如:高速钢切削刀具,2007年我国生产了40亿件,这在全球工具业界都是个天文数字,是工业大国日本产量的50倍(2007年日本生产高速钢刀具0.87亿件),生产这么多工具干什么?其中绝大部分(占总量80%)作为家用成套工具出口。耗费高速钢6.5万吨(估计其中有2万—3万吨是低合金伪劣高速钢)换汇8亿美元,比国际市场材料价格还便宜,完全靠国家退税补贴过日子。
又如,硬质合金切削刀具是我国正在发展的现代高效刀具的主力军,近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部分高端产品满足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如2007年度我国生产的1.65万吨硬质合金中,有4500吨用于切削刀具,在数量上和日本相当。但制成刀具的价值,日本达到25亿美元,我国仅8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3。这说明国内硬质合金高效刀具的整体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差距。所以,制造业的需求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来解决,2007年进口额达7.5亿美元。主要外商在中国的销售,年增长达到30%,超过国产刀具的年均增长水平。
以上情况说明,在我国工具行业,浪费资源,低水平扩张,粗放式经营的现状,仍然十分严重。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
中国刀具市场这种“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不合理的格局,可以从2007年国产刀具的销售情况中清楚地看出来。2007年度国内切削刀具的销售收入约为21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8.5亿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约为65亿元人民币。因此,2007年国产刀具在国内工具市场的销售约为145亿元人民币,其中硬质合金刀具约58亿人民币,占40%左右。同年进口刀具7.5亿美元,约为58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硬质合金高效刀具。因此,2007年内我国切削工具的消费约为200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消费约占54%。 由上述数据可知,国产刀具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份额不算低。但当前的突出矛盾是,在现代高效刀具市场领域,跨国公司仍占统治地位。目前,发达国家硬质合金高效刀具的销售均占全部刀具的70%以上,见图1、图2。而我国国产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的比重,内销部分仅占40%。若内外销合计则更低,仅为28%。我国刀具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可见一般。哪个好好收细毛孔的面膜去皱如何消除黑眼圈左旋什么瘦腿好用最好的好用男士面膜推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