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工业三十年来通过艰苦努力,己建立起较大规模、较完整体系,奠定了有利的技术基础,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实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和各方支持下,通过全行业上下积极奋战,又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
整体上说,我国机床工业巳跨入世界行列第一方阵并进入世界前列。现就我国机床工业取得跨越性发展的基本经验作一初步总结。
研发体系发挥攻关作用
我国机床工业的产品研发力量由三部分组成,即企业的研发基地、高等院校研究部门和专门设置的研究机构(七所一院),前两者的性质与国外机床工业发达国家类似,后者只有个别国家与地区采取相近方式。这三个方面的研发力量从不同角度为机床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企业的研发基地为产品创新、性能升级作出成效的事例很多:如秦川机床集团技术研究院在2002年研发的高效数控七座标六联动蜗杆型砂轮磨齿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填补国际上品种规格的空白;上海机床厂及险峰机床厂的国家技术中心开发出的数控高精度超重型轧辊磨床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沈阳、大连、齐一、齐二、济二、光洋等都拥有企业自身具有实力的研发机构。
高等院校科研队伍以基础共性技术、前沿技术、软件技术研究见长,除了自成体系取得研究成果,还与企业结合开发产品,优势互补,取得了虚拟轴(并联)机床等前沿技术产品的成就。另外,高校设置生产经营公司,将专项优异科研成果转化为机床商品的作法可能是世界机床业中较为特殊的方式,中南大学研发的达到世界先进技术的弧齿锥齿轮磨齿机,华中科技大、清华、西安交大的快速成型技术都是由开发得出成果而自身直接进入市场。
我国机床工业领域的独立研究单位,一直承担基础共性研究开发工作,具有以多项基础共性技术的集成开发顶级产品的优势,经过科研体制改革,具备科技先导型企业性质,活力更为增强,例如北京机床研究所的纳米技术机床,都是体现我国研发实力的事例。
研发能力具体体现在针对特殊需要的品种上,为神州载人飞船燃烧室加工的特种铣床,为核电锅炉加工的特高行程立车,为世界最大口径大视野天文望远镜零件加工的专用设备,都一一交了满意答卷。
作为制造加工手段的机床技术领域,近年称得上变革性的技术首推并联结构(虚拟轴)机床的出现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登场。
我国科技界特别是高校科研群体以创新的锐敏感和实力几年内同样取得突破,进入并联结构的机床的研制领域(例如哈工大-哈量,天津大学-天津一厂,清华大学-大连机床集团,清华大学-昆明机床厂、秦川与西北理工大的组合,),同时还出现结合不同用途巧妙地运用串联-并联结构、达到专门化加工的目的。清华大学-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研制的混联结构机床已通过正式鉴定是中国独创,都已在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登场,并用于哈尔滨电机厂的水电设备制造生产中,以上这些创新之举,说明我国在机床前沿技术探索的锐敏性和具备软硬件基础实力。
哈量集团在与哈工大合作开发的六杆并联机床(巳批量生产四台应用于哈尔滨汽轮机厂叶片加工)的基础上,最近又与瑞典EXECHON公司合作开发三杆结构的最新并联机床,性能提高、应用范围更广,适合航天航空机车工业中、小件及机翼、机舱等超长超大工件加工。
快速成型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加工原理上的巨大变革,与具有长远历史的去除材料(切削、冲剪)的加工方法不同,快速成型技术,实际上是背离传统加工方法,反其道而行之的以材料堆积成型(或称为增材制造方法)达到制造工件的一种方法,对于制造原型工件(即将设计构思快速制成实体,从而检验设计的可行性)缩短产品试制周期具有革命性意义,这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软件技术、高精度硬件技术的边际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国际上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不多,而我国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较突出者有华中科技大学、清华、西安交大、北京科技大,中北大学,科学院大恒公司以及几个民营科技先导型企业。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融沉积成形(FDM)、紫外激光固化(SLA)、激光选区烧结(SLS)、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的不同原理的已有年产过百台产品投放市场,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向新加坡出口了技术。特别适合航天航空工业特殊结构形状和特殊材料零件原型制造和小批量生产。bbshuang霜比较瘦脸霜瘦脸润唇霜红血丝精华什么牌子好润唇什么牌子的面膜好
纳米加工及亚微米加工技术及设备,是当代超高精度技术前沿,北京机床研究所已夺得若干制高点,应用于核聚变及IT产业,投入市场的几种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哈工大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的基础科研工作,为进一步开发作好铺垫。
上述各项在技术前沿进行的探索并取得成效,不仅说明我国机床业界的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活跃,也体现实力不凡,有所建树,这是我国机床工业参与市场竞争抢占世界技术制高点的后发优势所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