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备产业是制造业的龙头,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我市机械装备产业经过10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在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增强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和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无锡市机械装备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
机械装备产业是我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产业规模行业领先。我市机械装备产业具有较强的制造和配套能力,近5年来总产值平均以25.8%的速度递增,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318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0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利润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在全省同行业名列第一。
(二)引进外资成效显着。通过与博世、富士、通用电气、西门子、住友、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合资合作,集聚了一批市场信誉度较高的知名企业,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机械装备产品。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中心共21家。开发风力发电大型精密专用设备、新一代电控共轨系统燃油喷射系统以及达到欧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品。
(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尚德为代表的太阳能发电装备、以江苏吉鑫和瑞尔竹风为代表的风能装备、以透平叶片和江苏银环为代表的核电设备等快速响应,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装备制造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减弱,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暴露和激化。一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新技术类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依赖引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比较欠缺,对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层次上。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功能分区及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限制了产业配置效率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工业园区建设离集群化要求尚有差距,企业间竞争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各种优势。三是产品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及成套设备研发生产能力不强。长期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缺乏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载体和制造能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新机遇,大力实施“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专业配套、产业集群”的整体战略,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能,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产业格局重新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国际国内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加大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有效扶持,促进机械装备产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产品成套化发展,快速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级的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形成合力推进的机制和格局。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集群,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带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提升。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1年,引进和掌握一批机械装备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产品,提升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相对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
——机械装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85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比重有所提升,年均增长15%以上。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产品、有较强竞争力、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百亿企业。
——形成30个以上具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新产品销售率力争达到40%,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领域取得标志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培育50家机械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及较强成套能力的工程公司,形成一批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
——依托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动力及零部件、环保设备、电线电缆、船舶设备、机光电产业、轨道交通等一批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