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势头严重受挫。这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正是这一年,考验了中国机械工业承受突发事件的能力。
2009年机械工业发展回顾
1. 生产总量持续较快发展 完成V型复苏
随着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支持效果逐步实现,机械产品内需市场稳定扩大。经过艰苦努力,机械工业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的严重下滑,发展形势逐月向好,从2009年2月开始,率先实现了总体回升的态势,机械工业增加值全年和12月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3.8%和22.8%,比较2008年以来的增加值和总产值季度增长曲线,可以肯定,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成功实现了V型复苏。
2009年,机械工业工业总产值上了10万亿元新台阶,完成产值10.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万亿元,增长16.07%。其中,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都比上年同期增加430多万辆,增幅48.30%和46.15%,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重大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许多重要突破。一年创造两项世界顶级水平的重大装备:全球首创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和±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分别在年初和岁末成功投运。
机械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在2009年,机械产品市场自给率超过85%,又有进一步提高;对全国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利润和税金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6%、67.58%、57.91%和24.01%,均居工业各行业首位。
2. 高起点、新跨越,重要产品产量继续走高
以大中型拖拉机、汽车、发电设备和机床等4种有代表性的重要机械产品为例,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多年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2009年又取得新进展;在2009年新攀上世界产量首位的又有汽车、机床产品。
(1)汽车: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二位。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汽车工业是遭受冲击最大的产业。据报导,2009年日本、美国汽车产销量仅为1000万辆左右;而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万辆(为中汽协统计数,如按国家统计局数为1383万辆)和1364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只能说是全球产销量第一(其中在本国生产的汽车产量中,近六成由外资公司的在华合资企业贡献),并没能成为全球汽车强国,我国汽车行业在销售收入、技术开发水平等方面相比世界汽车强国还有一些差距。
(2)机床:2008年日本、德国和中国分别以158.5亿美元、156.6亿美元和139.7亿美元的产值居世界前3位。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机床产销带来了严重冲击。据日本机床协会(JMTBA)统计数据,2009年该国机床产销同比下降约30%,全年机床产值低於120亿美元;德国机床协会(VDW)3月17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09年德国机床产量同比减少30%,机床产值为99亿欧元,但这已经好於2009年中时降幅为40%的预期。
中国金切机床生产量同比减少了13.6%,而成形机床总产量则有所上升,升幅6.1%。但是预测2009年产值同比仍可能实现14%左右的增长,预计全年仍能维持或超出140亿美元的水平。在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首次位居全球首位—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因为原先领先的发达国家机床产值的大幅下降(相关以上主要机床市场的统计数据,另可参见本期P8“市场信息-统计数据”版块)。
(3)大中型拖拉机:在2007年已高於德国、日本居全球第一,当年度产量20.31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20%。2009年实现了大幅增长,产量超37万台,在全球总产量的比率也进一步提升。
(4)发电设备:2009年11,994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至2009年,其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亿千瓦规模。分析2009年数据可知,水电设备、风电设备、核电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清洁能源设备占了很大比重。这一年中,发电设备继续高位生产,但增速同比下降12.44%,其中,常规火电机组下降了17.99%;而新能源风电设备生产481万千瓦,同比增速高达171.89%。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