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阶段
我国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的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如在古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就有“切、磋、琢、磨”的成语,而其中“磨”就是指的磨削加工。
其实人类最早使用磨削要追溯到原始社会,在母系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最简单的石器,而这些最简单的石器是用简单的石头之间互相摩擦得来的。人们用这些最简单的工具捕猎,耕种。那时人们的衣着虽然简单,但仍然要有刃器的辅助,这也离不开磨削。
北魏时一个叫崔亮的创造了水磨,用来加工粮食,晋代刘景宣创造了可同时运行八盘天然岩石磨盘的石磨;唐朝时又出现了陶磨及磨碾,这些磨具均在山西长治县“王琛”墓中出土。经过专家考察在宋朝也早存在九转速的磨;十三世纪时即在元朝时候,中国人已开始用天然树胶将贝壳粉粘在羊皮纸上制成摩擦工具,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涂附磨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的磨料磨具及机械都较简单。
(二) 磨削加工发展的第二阶段(1840---1900年前后)
这一阶段出现了新的特点,即随着工业的发展、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越来越高,原来简单的磨料磨具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开始寻求硬度更高的物质来做磨料,先后找到了天然刚玉、黄宝石、天然金刚石等材料人们把这些天然材料破碎后和陶土混合后,烧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磨具,以此来进行加工
可以说,开始使用硬度较高的天然磨料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点。但是所有天然磨料的产量都不集中,而数量又有限质量不统一,很难保持稳定这一切局限性和飞速猛进的工业越来越不适应。
(三) 磨削加工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十九世纪的后期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出现并使用人造磨料。
1893年美国卡不伦登公司的E.G艾奇逊利用电阻炉发明了SiC人造磨料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人造磨料,以后又有人用电弧炉发明了人造刚玉磨料,这些人工合成磨料的出现,意义是重大的,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天然磨料而不能利用人造磨料的历史,从此,工业方面开始到得了大批比较低 质量又比较稳定的、产量又稳步增加的人造磨料的磨削工具,从而推动了被磨材料加工迅速增长,当然另一方面从磨削加工的发展也促进了磨料磨具的迅速发展。本阶段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1900年-1920年左右:这一时期,出现了除无心磨床以外的所有磨床,这促使汽车、军工、电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2、1920年-1949年前后:在20年代以后,磨床机械开始由机械传动发展到液压传动,还在磨削过程中部分的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一时期,无心磨床设计成功,开始投入使用,这一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对于磨削过程的研究,由开始的经验方法转入理论分析。即开始对磨削理论的研究。
3、1950年至1980年前后:在国际上,英、法、美、德、意以及前苏联对人造磨料进行了普遍的研究,并进行了工业性生产,因而磨料及磨具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发达国家磨床所占的比重已达机床总量的10%,而且还在不断的上升。
在国内,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要项目的建成投产,如第二砂轮厂、第三砂轮厂、第四砂轮厂、第五砂轮厂、第六砂轮厂、第七砂轮厂的建成投产。说明了我国的磨料磨具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4、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磨料磨具为了和世界同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或改进:
① 提高磨床的精度,②提高磨削的自动化程度,③高速研磨,④高精度和高光洁度,⑤强力磨削,⑥宽砂轮和多砂轮的磨削,⑦提高磨床的加工生产率,⑧试制发展了特殊磨削或成型磨削,⑨超硬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如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目前被称为世界上最硬的物质,莫氏硬度为1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