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之星正文

钻研技术如钻头一样韧利——谢凤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06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926


  北人单张纸分公司机一车间加工中心小组是由数控机床组成的生产印刷机关键主件的小组。多年来这个小组一直走在先进小组的行列中,2000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状班组”、2001年荣获“市总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优秀班组”、2002年荣获“市经济技术创新班组”、“市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谢凤岐就是这个小组的组长,进厂20多年来,他始终在机加工一线工作,干什么学什么,那股劲就像钻头一样,韧而利,能把知识和技术这个“工件”打透。他先后掌握了日本镗床、VC6加工中心、点位钻机床、周边铣床和亚崴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工作中谢凤岐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自学完成了业大专业课程。自身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使他在生产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是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2年北人集团实施总体搬迁战略调整,给加工中心生产带来了难度和压力。因为胶印机的关键件都要经过加工中心,在保证搬迁的同时必须保证市场需求,打出产品的储备量。面对困难,谢凤岐勇挑重担,积极配合计调人员完成难度大、精度高的工件。四色机主机墙板上的箱体,工件形状复杂,容易变形,是一种关键加工件,位置精度均在0.02mm以内。仅镗箱体内的孔和刀具检查就需要八个多小时,几十斤重的刀具要用手动装上主轴。谢凤岐接到任务后,首先对难点进行攻关。箱体内有一个Φ140H7深35+0.1mm的沉孔,由于机床主轴悬伸太长,切削面积又大,在加工中产生振动较大,加工后的箱体很难满足精度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他积极想办法,设计并动手制作导向套和刀杆,将悬伸镗改为支撑镗。由于改进工艺,加工时间由8小时缩短为6小时,并保证了加工精度要求。

  在市场急需的任务面前,加班加点是谢凤岐的家常便饭。去年初急需两件给纸机墙板,前后共12道工序,生产部门要求一周内交给装配车间,这样短的生产周期是前所未有的。谢凤岐连续三天中班连夜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由于业余大学每周六、日要上课,也为了避免上课学习请假影响生产,他常年上中班并且休息日加班。当人们茶余饭后外出散步、享受家庭温馨的时候,谢凤岐却坚守在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去年10月底,市场急需的大对开双色股印机,有10台份的墙板在谢凤岐所在机床上加工,年底前要装配完成。为给下道工序抢出时间,谢凤岐连续半个月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由于工作压力大、周期紧张,休息不好,腮帮子肿起很高,平时爱说爱笑的他,此时突然变得忍痛沉默了。俗话说“上火”,实际上是牙周炎。医生给他开了两天假,他却把假条锁在抽屉里,吃了药又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002年谢凤岐全年超额完成任务50%以上,是全公司完成定额工时任务最高的。

  高级技师谢凤岐是公司的技术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必须要在生产、质量工作中拿出业绩来。针对生产中的难点,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员工一起进行了五项公司级工艺和质量攻关。如四开系列倍径滚筒牙轴孔对称度加工解决了N277、N361倍径滚筒牙轴孔对称度加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难题。通过制做胎具,保证了V型铁铣滚筒偏口角度,提高生产效率一倍以上。加工对开四色机弯导轨曲面,38CrMnVu材料又硬又粘,增加了加工难度。原来加工一批次40件,需要Φ25mm硬质合金铣刀具20把,成本高。为此,谢凤岐和刀具管理人员一起,对刀具材质和工件材质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和使用铝高速钢铣刀能满足加工质量,每批仅用4-5把铣刀,降低成本5 倍以上,不仅如此,去年他还提出了9条合理化建议,有的已经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谢凤岐还是一名出色的师傅。针对现在青年工人文化素质高,实际生产经验不足的特点,他从最简单的按钮操作刀具到切削性能原理等等,都细致入微地讲给每一名徒弟,真正做到“传、帮、带”,使他们能思想上认识到、操作上做得到、头脑里想得到,切实掌握了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现在,谢凤岐所带的8名徒弟已成为生产骨干,在公司开展的青工技术比赛活动中,有两人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