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之星正文

访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首席高级技师王双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20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1305


  每一次切削工程师栏目的采访都会加深一次我对工作在金属切削第一线的劳动者们的尊敬和敬佩,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王双彬,本期切削工程师的主人公,一位有着较高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与王双彬的见面并没有在机器轰鸣的加工现场,而是在环境幽雅的茶座里,茶香伴着舒适的音乐,流淌的是王双彬十几年来在机加领域娓娓动听的故事。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钻研技术

  从技校毕业后一直在航星机器制造公司工作至今的王双彬,能够成为公司的首席技师与他自身的努力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来,王双彬自学成才,先后自考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理论水平也在不停的学习当中稳步增长。

  2008年,王双彬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虽然因为一个小失误没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但依然不能否定他在数控加工方面的成绩。现在他主要操作一台车削中心,除此之外,作为镗工技师、车工高级技师和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他还能熟练地掌握卧式镗床、坐标镗床、坐标铣床、普通车床、立车、数控车床和复杂的车铣加工中心等关键设备的操作技能,在产品的工艺加工性上有更独特的解决方案;他熟悉西门子和发那科数控操作系统,可独立完成数控车床、车削加工中心的工艺编排和复杂程序的编制,极大地提高了数控加工生产效率。

  王双彬擅长对复杂零部件及加工难点进行攻关,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王双彬参加的一项课题攻关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科研攻关奖。攻关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某型号关键部位的重要组成件的螺旋轴的加工,工件的原材料为航天新材料,形状复杂,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有较高要求。经过不断尝试摸索,王双彬提出并实施了包括加工工艺的合理改进、刀具切削角度和加工强度的专项设计和切削参数的优化等在内的一系列方案,终于攻克了超高精度梯形螺旋曲线的复合数控加工。

  宠辱不惊

  “我把技术问题当作我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爱好、兴趣加上自己努力,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并支持我一直走下去。”王双彬这样说。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王双彬获得的荣誉需要用一大段文字来表述:国防工业“511 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航天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中青年技能接班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工业高级技术能手、院技术能手、院优秀青年、院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组第三名、集团公司青年“五小”成果三等奖、院青年“五小”竞赛三等奖、院高级工论文优秀奖、院合理化建议三等奖、院质量信得过职工等。荣誉的背后,是王双彬对自己的不断要求和提高,是努力扎根在生产一线的辛勤工作。

  “虽然自己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自己仍然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尽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王双彬依然很谦虚。“2008年,我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全国数控大赛,因为在加工时出现了一点差错,最终没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这是我的遗憾,也说明在数控加工的道路上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除了不断在技术技能方面下功夫,王双彬的理论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为对钛合金材料的车削加工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他参加了院高级技能人才培训材料《钛合金材料的加工技巧》内容的编写,并且成为院举办的专题巡回讲座讲师之一。此外撰写的多篇专业技术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并在院论文比赛中获奖。王双彬在工作中不仅埋头苦干加巧干,还要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编写了车削加工技巧、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薄壁工件的车削、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数控车竞赛知识等专业资料,参加院内和社会授课。针对产品质量和加工难点成立QC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完成和发布了提高底座零件合格率和提高“后封头”零件车削质量QC成果报告,这两篇报告获公司QC成果一等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