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落幕的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中航工业导弹院的青年选手俞立峰代表河南省参加了数控铣决赛,从来自25个省市的76名全国数控铣顶尖高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已过而立之年的俞立峰,1989年从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和父母一样成为航空战线上的一名军工。目前是中航工业导弹院十三分厂数铣一班班长,技师,院“高级技术能手”。俞立峰在实践中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数铣“绝活”。
俞立峰干活以胆大心细、沉着稳健著称。凡急、难、重、攻关的活,在由他带领的数铣一班都能按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
早在2003年,在承担某重点型号的舵翼面骨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材料韧性大、热强度高,加工中刀具磨损严重,刀具寿命低造成损耗较大,细心的俞立峰认真分析了该材料的特性,比对了现场几种国内外刀具的特性,综合生产成本等因素选择了国内的一款刀具,经由自己重新磨出切削刃角,刀具寿命由原来的一支刀加工3件提高到18件,降低了损耗,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由传统的铣工转到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数控铣岗位,俞立峰面对一门全新的现代化加工技术,他知道自己不仅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数控编程的理论上也极为陌生。要想驾驭它,在工作上独当一面,还得下大力气勤学苦练,从头打好基础。好不好外用减肥左旋肉碱哪个好外用减肥补水效果好的爽肤水比较哪个牌子的身体滋润好很好平价好用面膜品牌推荐
他把每一次加工的任务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积极主动承担复杂的重点难点的项目,做好详尽的编程加工记录,积累经验。每当遇到难题时,他都向院数控专家鲁宏勋虚心求教,从零件的定位、刀具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确定,到最终程序的编制,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对数控新的理论和编程应用软件,俞立峰更是痴迷,非得钻研透,并把它及时应用到实际加工过程中,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在他承担的某型产品的发射架横梁的加工中,他首次运用宏程序控制,在数铣机床上完成了复杂型腔的一次成型加工,彻底解决了该零件多工位、重复定位而带来的积累误差的生产难题。
在2007年某研制型号的后壳体加工中,部分加工内容在零件内部,无法观测且不便于测量,为了实现设计在壳体内表面加工的意图,他自己动手改制刀具、设计夹具,运用宏程序几番实验,最终实现了壳体内表面加工目标,取得了壳体零件内表面加工的经验,并在2009年另一个研制型号的同类零件上进行了推广,突破了这种零件的机械加工瓶颈。
俞立峰给自己定了一个质量标准,那就是“零缺陷”和“中差”。说起“中差”,这还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他记得有一次和父亲聊天时,谈起优秀工人的标准,父亲告诉他,优秀的机加工人应该把加工的尺寸控制在公差带的中间,这是尺寸的理想状态,是工艺设计人员最想得到的,能实现装配线上最满意的装配。从那时起,“中差”就成了他的工作标准,同时也是他对班组成员所要求的工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