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之星正文

“刀具之乡”的“刀人”传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15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934


  城市的西北部,有一个4.1万人口的“刀具之乡”西夏墅镇,全镇超过十分之一的村民靠刀吃饭,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源自刀具产业,有村民骄傲地说:“如果在西夏墅找不到所要的非标刀具,那么在全国各地也很难找到了!”

  坚挺的刀具产业背后包含着怎样的历史人文?换个视角看工业,鲜活的故事在40多年前开了头。

“刀具之乡”的“刀人”传奇

恽华琪抽查刀具光洁度

  上海师傅回家乡,播下一颗种子

  跟生活中常见的菜刀、剪刀、军刀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刀具之乡”盛产的是硬质合金钻头、铣刀等,专门为工业经济配套。这样的刀放在当今并不稀奇,但在1968年的常州的农村,绝对是“高科技”。

  西夏墅工具协会会长戚元平讲了大致的脉络:有位名叫王坤生的村民早年在上海一大型工业企业工作,1968年退休后回老家西夏墅颐养天年。老先生在上海见多识广,又有技术在手,也许纯粹是在闲聊中引发、或者是有心为家乡做些事,总之,十几个村民在王老先生的指点下,靠五只电机、2根轴、几张铁皮、2只水泥墩,置办起了社办刀具厂。

  南桥边,小小的刀具厂每天都能传出欢快的音符,手里捧着钨钢砂,脚上踩着砂轮,小方钢条上开出一条条钢槽,一天下来,产量也有好几十件。纯手工的作业比做农活还累,但毕竟是广袤农田中的工业火星,工厂的工人引以为豪,周围的村民也都充满期待。

  21岁入行、今年59岁的村民恽伯元说,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夏墅的乡办、村办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刀具厂已形成一定规模,每个月的产值可达万元。因此,到刀具厂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荣誉。恽伯元19岁时是镇里的样板戏文艺骨干,又在镇政府材料处工作过,良好的表现让他成为公派的“交钱记工”人员。所谓“交钱记工”,即将工厂给予的劳动报酬按一定的比例折合为生产队的务农工分,然后实行分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小镇,西夏墅刀具产业在机遇和挑战中裂变。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据传,有一位老前辈胆识过人,几桩事情极大地提升了西夏墅刀具的影响力:其一,在某大城市参加全国刀具行业的展销会时,这位前辈担心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够档次,毅然把在上海某国企买下的新品当作自己的杰作展出,果然令各地客商刮目相看——小小的西夏墅刀具竟有如此水平!订单也随之发向常州。好在,当年刀具行业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这位前辈回常不久,就成功如法炮制上海的先进工艺。其二,发展工业需要投入,建厂房就是不小的开销。这位前辈想方设法说服一建筑公司以“全包”的形式盖厂房,房子盖好后结账。然而,厂房竖起来了,钱付不出,这位前辈说:“我们的产业有这样好的发展前景,难道不值得你们建筑企业参与投资吗?”——无米为炊,让工业经济抢跑半圈。其三,跑北京、跑着名高校,用诚意和金钱敲开业界高级人才的大门,让他们为刀具工厂解开智囊……

  当然,还有一些更令人咋舌的。不管事情真实与否,可见的是在刀具产业发展的初期,西夏墅人民为他们的事业倾注了一切,甚至不惜孤注一掷。

  老供销自立门户,根深叶自茂盛

  西夏墅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刀具企业不是很多,有意思的是,这些上规模企业的老板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南闯北的销售人员。

  常州创伟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夏墅工具协会副会长恽华琪是其中之一

  初中毕业后,恽华琪先后在无锡学做生意、在湖塘从事收购废金属买卖、在西夏墅承包一预制块社办企业。由于年轻缺乏经验,他所承包的企业一度亏损,不得不当着村民的面作一次深刻反省。面对大众,血气方刚的小恽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显得真诚悔悟,又让人看到他不凡的口才。“批斗会”一结束,西夏墅航空刃具厂的厂长就找到小恽:“小伙子,能说会道,又挺有思想,到我们厂跑供销吧!”

  一年365天,恽华琪有280多天出差在外跑业务。一次,他到南京某国企推销产品,结果他所递上的乡办企业介绍信连门卫都不屑看一眼。推销“没门”,小恽瞄上了这家工厂沿街的门市部。走进门市部,小恽一边和一位男营业员套近乎约他吃饭,一边请求他把自己带进工厂大门。营业员想一想:“进厂好办,但只能负责把你带进厂,别的就帮不了了。”随后,这位营业员到门市部里间打电话,轻声召唤他的三朋四友:“逮着兔子了,敲他一顿去!”平时去成都乘40多个小时火车也舍不得买卧铺票的恽华琪硬是忍气吞声给人“宰一刀”,一顿饭吃掉了当年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惟一庆幸的是,对方果然让他混进厂内。左旋肉碱副作用丰胸左旋肉碱什么牌子好眼膜黑眼圈怎么快速消除红血丝哪个牌子身体滋润好bb霜不吃药快速减肥方法

  进了厂区,恽华琪凭借吃饭时听到的只言片语摸到工厂供应科,又想方设法找到供应科主管的家。一来二往,航空刃具终究赢得南京的这家大客户,并有了长期友好的合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天的客户很可能明天就成为陌路。一批发往河北沧州某企业的产品被对方认为质量不过关,恽华琪放下手里的投诉电话,重新背上一包产品直奔沧州,当时正值中秋佳节,沧州客户看到恽供销为了工厂放弃与家人团圆,着实感动了。

  外出跑业务,西夏墅的供销人员时常会结伴而行。一次到北京出差,去的路上恽华琪发现同行伙伴神情古怪。数日后一同回常,伙伴终于憋不了,他对小恽说:“我们集体企业都在改制了,大伙都在想出路。其实这回我出去销售的是私货,我准备自己办厂了。”多年的好朋友居然能瞒他好几天,小恽气愤地说:“别以为你了不起,明天我也开厂了!”

  一句气话倒让恽华琪开始静心思考。多年跑供销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脉资源,的确也可以尝试开创自己的事业了。1998年5月13日,创伟工具诞生。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目前企业年产值已达2000万元,成为西夏墅刀具的骨干企业。

  从远方来,新市民增添新活力

  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走出,1.5万外来人口陆续来到西夏墅。他们中一些人为刀具产业链延伸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多的人则在刀具行业中找到了饭碗,找到了归宿。

  胡金斌、涂春雨夫妇原是福建龙岩酒厂职工,由于企业不景气,双双下岗。下岗后,他们到深圳做过电池生意,但情况并不乐观。胡金斌的一位同学在西夏墅有个提供刀具原材料的门市部,“你们去常州找找发展机会吧”。

  人生地不熟,刚来常州的小胡夫妇最亲近的无疑是房东老陈了。一天,从事刀具买卖的老陈拎着手提包出门,他拍拍提包笑着对小胡说:“我去南京送点货、收点钱。别小看我这只包,里面有3万元货呢,利润有1万块的。”小胡惊叹:“我在深圳时,3万元电池得用卡车拉了!”小产品、大“钱途”,小胡夫妇坚定了留在常州做生意的决心。

  通过一阶段的摸索,胡金斌开始承包经营同学在常的办事处,经销刀具系列产品。有了一定的经验,夫妇俩又拿下业界排行全球第二的美国肯纳公司的产品代理权。前年,尽管宏观经济形势开始不景气,夫妇俩仍投资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常州西利合金有限公司。他们看到的是:一方面,刀具之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经济滑坡,全球技术成本也是最低的时候,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可以利用这一时期消化吸收国际先进装备技术。

  来常近十年,胡金斌夫妇已完全把西夏墅当成第二故乡,在这片热土上,他们有了新的起点,有了新的希望,还有了可爱的女儿。同时,小胡把母亲接到常州来了、表兄弟也来常州帮忙了,就连他的弟弟从苏州科技大学毕业后,也会到哥哥的工厂助阵。

  没有小胡夫妇那样有创业的辉煌,却有另一番踏实与满足。漂亮的小杨来自四川成都,十多年前,在江阴某印染厂打工时,与在同一工厂工作的西夏墅小伙恋爱结婚。尽管两人在江阴工作,但家乡刀具工厂越来越多、越办越大还是让两人看在眼里。从江阴回到西夏墅,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近些年,工作稳定、生活安康的小杨还把自己在四川的亲人陆续带来常州,加入刀具工业的员工队伍。

  一路走来,西夏墅刀具生产企业已达300多家,引进了德国、瑞士、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先进装备200多台套,产品覆盖全国刀具市场的10%,其中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的全国占有率达50%以上。前瞻今后的路,西夏墅工具协会会长戚元平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洗牌的可能,行业竞争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产学研用”一体必须强化,人才之争起着核心作用……新的故事还会是一个又一个。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