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傲松和程荣是西夏墅工具行业的“知名人士”,父子两人分别任常州市精刃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程傲松更是西夏墅工具行业的元老和开拓者之一,是典型的首批创业者,做刀具出身,靠刀具起家;而程荣则是典型的子承父业,给精刃带来了属于年轻人的特点。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对商场上的父子兵、两代人的“精刃”有着不少故事。
子承父业
程傲松进入这个行业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他所在的无线电专用工具厂当初并不太景气,在他任厂长期间将工厂扭亏为盈。
那个年代,工厂里生产的还都是高速钢工具,没有电,没有马达,全靠手工,请从上工退休的老师傅设计了手工开槽机,手摇,砂轮手动,加工出角度,这些手工开槽机目前还是精刃低端简易生产的主力,效率很高,西夏墅的多家工厂里至今还都有。一直到2000年开始有人引进数控工具磨床,这些手工设备才逐渐退居二线。
后来放活乡镇企业时,1986年,程傲松退出并投资建立了后来的精刃,挂靠在当地水利管理站,每年上缴管理费。随着业务的扩展和产品水平的不断提升,精刃有了北京卫星厂、沈阳黎明等一些高端客户,并一直保持合作至今。“我所了解的,老客户一个都没丢过,尽管客户企业的相关人员换了很多批,但合作一直没断过。”程荣告诉记者。
1997年企业改制,程傲松购回了精刃,将其转为民营,一直经营至今。在他从事工具行业的几十年间,也为西夏墅工具产业培养了不少人才,很多后来自己开办企业的人都曾在他手下跑过销售或做过技术,据说他的司机都已经开了两个工厂。在他的带动下,家里的很多亲戚也投入到这一行中来。
后来,程傲松逐渐将公司交给了儿子程荣。其实,最初程荣并不愿意继续做这个行业,他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之后做了公务员,但或许从是否引进数控工具磨床的那场争论开始,程荣就注定不得不选择“子承父业”。
数控之争
当初为了购进数控设备,父子俩一度闹得很僵。程傲松有些谨慎,现在看来可能是保守,他不想投入巨额资金引进数控设备,程荣却坚持购买,一度争执不下,闹得十分不欢。于是作为西夏墅首家洽谈数控机床引进的企业,设备却迟迟无法到位。这让别人抢得了先机,大概看到效果之后,程傲松父子俩的意见才算统一了。2003年,精刃的第一台五轴数控工具磨床终于进了车间。左旋肉碱价格有效的纤体霜防晒遮瑕膏哪个牌子好瘦脸什么瘦身好用最好的眼霜什么牌子好
这场数控之争与其说是在投入上的争论,不如说是经营理念的差异。那个愿意周末享受别墅生活、爱开轿跑的音乐发烧友程荣,还是决定辞去不太称心的工作,协助父亲把家业做好。自此以后,精刃或许更多地体现着程荣的理念了。
尽管程荣学的是文科,但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对于机械加工他从来就不陌生,回到工厂之后开始自学。购进第一台瓦尔特工具磨床之后,没人会操作,程荣完全自学基本软件包,自己干晚班,招人干白班,晚上把难的做好,睡前再调好白班的程序。那时他已开始带技术人员,如今三个班的班长都是他带出来的,他也给了这些技术人员较高的薪酬保障。
如今,精刃不仅主要瞄准航空航天领域,还向台湾着名的代工工厂可成集团供应刀具,并为某着名孔加工刀具企业代工。精刃的员工约30人,产值接近2000万元。“我们马上还要引进两台数控工具磨床,很快就会到位;未来还是继续招聘,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开发能力,技术要储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应付现有的市场需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7项专利。”
让程荣感慨的是,随着西夏墅刀具企业数量的急剧上升,企业水平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西夏墅的整体品牌。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没有技术优势就打价格战,程荣说:“有些企业为了抢客户,根本不考虑运营成本,只核算刀具成本,价格看起来当然有竞争力,但这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正常之路,这么做无异于饮鸩止渴。”
采访间隙,程荣接到一个电话,客户要求精刃降低价格,而电话中提到的这款非标产品去年的协议价是850元左右,今年已经降到了约700元,对方竟然告知有人300元就能提供同样的产品。这让程荣有些难以理解:“低价竞争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300元恐怕连材料成本都不够啊。”
以第一批西夏墅刀具人的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和眼光,将产业、企业做大的确并不太现实,但程荣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同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太严重,“比如大家相互抢客户,有时抢不走价格也被拉下来了,利润越来越薄,积累越来越少,这就会导致企业没有余力做大的投资,发展的步伐就必然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