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西夏墅的刀具企业中不乏偶然,那么张正良是个特例。从1985年就进入刀具行业开始,张正良的两次创业之旅都充满了对这个行业的痴迷和理想。如今的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在西夏墅已经颇具规模,然而张正良的眼光还不仅如此。
两个“开始”
张正良已经在这个行业20余载。早在1985年时,张正良就在西夏墅的某刀具企业出任销售工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即便是乡镇企业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的生产都是按需调配,做起来总觉得很容易。作为对大型刀具企业生产的补充,小企业已经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接触的客户也不乏航空航天、军工等大型企业。很多人一度认为,这就是一个稳定的工作。
但1997年,张正良决定了离开。彼时,这家企业的产值可以达到800万元,但企业提出的口号却是“产值人均3000元”。同时,张正良发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员工的利润就与企业的利润紧密结合。作为没有固定工资的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与其为企业承受压力,不如转化成自己的压力。张正良果断地决定自己出来开工厂做刀具。
那年,张正良与两个朋友一起组成了三人创业团队,从只能挂靠在别人名下的无名作坊,一步步地艰难发展。从1997年到2003年,张正良一人几乎承担了厂里80%的销售任务,同时监管着厂里的生产。随着工厂的逐渐发展,三人创业团队出现了分歧。张正良要求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却没有得到其他合伙人的支持,经营理念上的巨大差异,让张正良再次选择了离开。
张正良依然清晰地记得离开的时间,甚至到具体的日期,2004年2月28日。三人创业团队经过了三天的商讨,工厂被合理分开。虽然张正良仅获得100万元的固定资产,但他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梦想的企业。如今,张正良这家员工不足30人的企业,今年要挑战的目标产值已经是1000万元。这就是张正良心目中的增长。
投资与发展
张正良说:“我喜欢把事情做在前面,等客户反映我们的刀具质量不高时,那才是我们真正落后的开始。”为了保证产品品质,把提高产品质量的事情考虑在客户之前,张正良在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购置了五轴数控磨床,以丰富企业的生产能力。仅仅6年的时间,正是凭借对高端设备的大胆投入,埃特法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当初的合作伙伴,生产规模也远远高于另两家之和。淘宝网女装推荐最好的玫瑰精油丰胸什么减肥产品比较好保湿瘦身哪个牌子的好祛斑眼霜哪个牌子的好
除了大量购置设备,张正良还在员工培训上下了大力气,请全国知名的老师来给员工做培训。而张正良自己最初做销售员的时候接触到的制造工艺还停留在手工工艺阶段,“因为工作是自己的,所以很多事情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张正良这样解释,凭借自己对刀具行业的钻研,张正良一直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和经验。通过自学,现在张正良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进口五轴机床。
现在,埃特法斯的产品类型颇为广泛,除占比重较大的非标刀具外,还有深孔钻和发动机专用刀具等一系列产品。随着新型切削材料的广泛使用,客户也开始转向IT行业,同时,这也要求刀具向更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高质量、低价格、交货期短、售后服务周全”这是张正良例举的4大法宝,对客户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由于企业多生产的是非标刀具,又是来样加工,张正良一直遵循一条原则就是一定要到用户的生产现场去实地考察。到底用户的生产需要是什么,刀具的应用水平怎么样。这样的心态也使得张正良拥有着合作超过8年的信用客户。
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埃特法斯还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而今年,张正良的估计还要更乐观一些。在好多企业都拼价格、打价格战的时候,张正良只能尽力维持自己企业的品质,他感慨:“西夏墅能做到这个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打价格战我们打不起,300万元的设备和100万元的设备,加工的产品不在一个水准上。”
面对良好的经济形势,张正良最担心的是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现在张正良对员工的工资已经在用小时计算,因为生产繁忙,员工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小时反而成了更为方便的计数标准。而张正良也在谋划将工厂迁出西夏墅,届时能将产量翻倍。
张正良评价自己时说:“我现在对刀具已经是入迷了,除了总经理办公室,我还有一间办公室就设在车间,刀具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我每天都在想加工中的问题,每天都愿意在车间里转。”他还希望将来儿子留学归来之后先到大的企业学习一下,再回来打理和提升埃特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