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之星正文

提升在华销售预期 MAG深耕中国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6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550


  “2011年MAG(中国)要达到3亿美元,增幅达到50%。”MAG亚洲区总裁李黎向记者介绍。MAG是一家非传统的机床制造商,它更像是一家技术工程公司,因为MAG突出的能力在于给某些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材料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无疑,汽车是MAG很看重的用户行业,来自汽车业的销售收入占到MAG总销售收入的49%。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更为突出。MAG有70%的业务来自汽车用户。用李黎的话来说,2011年MAG中国销售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汽车行业的订购量,而这一块他有充足的信心。

  集成的力量

  尽管MAG(中国)早在2005年就已经成立了,但每一次与客户沟通交流,MAG(全球)的员工还是不习惯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身份。因为相对MAG下面的子品牌而言,MAG的身份实在太年轻了,很难在受众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

  至少对于中国用户而言,辛辛那提、兰姆(Lamb)、法道、克劳斯惠乐、海瑟普、爱克赛罗、辛辛那提自动化———这些在全球赫赫有名的装备制造商,差不多每家背后都有一段超过百年的沉淀。

  “但从2005年开始,这些分支品牌的影响力都将慢慢向一个点汇集,那就是MAG!”李黎说。

  据记者了解,MAG成立时的目标并不单单是组建一个大的机床集团,而是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产业链、工厂遍布世界主要地区的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而并购行业内全球知名机床企业是一条快速而便捷的途径。

  实际上,在整合之前,MAG旗下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生产设施、生产场地、目标客户及一套管理体系。为了达到整合的目标,MAG首先以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把不同的产品线整合成一个同样的生产平台;并对于不同的生产设施,根据其特点实现最精益的生产制造。

  比如,针对汽车产业,有兰姆等3家公司主要做缸体、缸盖、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而海瑟普等另外3家公司主要做汽车底盘上小的零件生产设备;“当然还有公司主要做转台式专机,适合汽车底盘上零件的生产;有的主要做倒立车床,擅长于生产汽车刹车零件;有的擅长做通用型加工中心。所以,MAG基本能够胜任汽车零件所有的机加工任务。”李黎说,MAG把所有在某些领域有专长的公司集合到一起,就可以为用户组合成最好的配置。

  据介绍,目前在中国,奇瑞、柳州五菱、长安、大柴、东风康明斯、洛阳柴油机、中国重汽等很多汽车公司都已经成为MAG的用户。李黎强调,除了设备的优化配置外,MAG还整合优化了旗下全球销售体系和服务结构,形成了针对全球航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精益制造工业设备、新能源、全球服务的五大销售服务单元。“从某种角度说,整合后的MAG公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非常强。”

  航空业的诱惑

  除了在汽车行业,航空业也是MAG引以为傲的一块领域,这块领域占到了集团公司14%的业务收入。更重要的是,MAG希望能抓住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机会,提升在这块业务的比例。

  为此在4月份机床展上,MAG就召开了十多场的技术交流会,而其中很多就是针对飞机复合材料的加工及应用。

  MAG全球总裁DanielD.Janka说,他一直很关注中国市场,中国的民用航空业发展很快,中国一些大的飞机厂,比如成飞、西飞、上飞,都是公司的客户,这些工厂很多设备都是采用MAG的产品。

  另据了解,MAG在上海设立了的技术中心定位和目标就是专注于航空制造领域,并为中国航空制造培训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

  因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大型民用飞机越来越多地在钛合金结构件中用到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与钛合金的组合应用越来越多。而在全球机械加工行业,MAG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加工机床的制造商。特别是MAG拥有先进的复合材料铺带、缠绕控制和模拟技术工程软件,这可以使设计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就知道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制造的合理性。

  据李黎介绍,前段时间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就订购两套MAG的产品——HyperMachH4000型五轴卧式翻板铣床及其翻板交换辅助机构,用以实现我国第一款量产商用支线客机ARJ21的零件加工。

  李黎强调,之所以说MAG是一家技术工程公司,是因为公司的客户群的要求使然,可以说MAG的销售也是技术型销售。

  在CIMT2011上,MAG展出一项最新研发成果:独特的主轴中心冷却和刀具中心冷却系统。

  据MAG技术人员介绍,这项技术的重点在于将液态氮(-321°F)冷却系统可与MQL干式加工技术(微量润滑加工)相结合,以减少刀具磨损及切屑粘着,提高金属去除率或延长刀具寿命。适用于强力加工超硬金属工件,例如对钛、镍合金、球磨铸铁或蠕墨铸铁工件的加工。

  MAG全球技术副主席WolfgangHorn博士认为,该项新技术的关键在于它能够将冷却效应集中在刀片上。“以前,低温加工技术从未采用将液态氮穿过主轴并进入刀片这种方式,因而低温加工从未如此高效。”他解释说,“刀具中心冷却能提供最有效的导热模式,同时液态氮消耗量最小。目前我们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铣削和镗削加工,大概消耗液态氮0.04升/分钟/刀片。我们相信,该项技术运用到钻孔和攻丝上,液态氮消耗量将更少。”

  据他介绍,MAG所做的测试表明,通过液氮冷却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金刚石刀具的工作范围和性能。以加工蠕墨铸铁为例,该项技术可以将刀具的温升极限提高3~4倍。

  因为金属切削机床加工的最终过程必须通过刀具切削来达到效果,而用户对刀具的要求无非是效率、寿命和成本三个方面,如果在同等情况下,能提高刀具的效率和寿命,那对于用户而言就是非常大的诱惑,毕竟高档刀具的价格成本不容忽视。

  打造本土化工厂

  MAG全球总裁DanielD.Janka说,巨大的中国市场需求对国内外机床制造商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随着国内机床品牌的快速崛起,外资品牌将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而除了努力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外,本土化操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之道。为此,2010年,MAG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完全独资的新工厂,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3000平方米,办公及生产占地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CFV系列立式加工中心、HTC系列卧式车床及车削中心、XS211C系列卧式加工中心及XK2xx系列冷成形机床。

  “长春工厂的功能是成为MAG在中国的汽车技术中心,同时生产立式及卧式加工中心、冷成形机床、自动线及专机等。而上海技术中心重点关注航空航天及五轴加工应用,北京技术中心则侧重于大型机床及工业设备行业用户的需求。而第四个区域机构,一个新的服务中心也将在重庆建成。”李黎说,“MAGIASChina要成为中国的公司,要按照中国的方式进行管理,要与中国机床市场和本土机床制造商共同发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