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之星正文

沈阳机床:颠覆传统的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5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1041


  聚光灯下,像苹果乔布斯一样发布新品的并不是关锡友本人,而是3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分别是当晚3款重要新品BRIO产品经理李晓雷、ASCA产品经理贺鑫元和ETC产品经理李佩谦。3款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机床由3位年轻人激情地演绎,让在场的宾客深深体验到沈阳机床正如何将传统技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完美融合。

  CIMT 2013开幕前夜,北京郊区紫云轩茶事,钢琴曲《田园》缓缓流淌,仿古的飞檐下静静地陈列了一台西洋留声机,身着汉装的服务员穿梭在西装革履的嘉宾中间,宾客们一边享用西式点心一边呷一口明前龙井。

  这场中西合璧的宴会,主人正是沈阳机床,主角则是其跨国团队精心打造的国际一流的产品。绝大多数时候,关锡友都是和来自德国、美国的合作伙伴愉快交流。

  聚光灯下,像苹果乔布斯一样发布新品的并不是关锡友本人,而是3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分别是当晚3款重要新品BRIO产品经理李晓雷、ASCA产品经理贺鑫元和ETC产品经理李佩谦。3款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机床由3位年轻人激情地演绎,让在场的宾客深深体验到沈阳机床正如何将传统技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完美融合。

  把3位年轻人推到台前,其实是关锡友多年的培养和心愿。当年,在关锡友的坚持下,并不宽裕的沈阳机床花费了一笔不菲的资金把一群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送到德国培训,除了学好技术,更希望他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的大有作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高级别的人才培养是值得的。

  对一批年轻人的破格大胆使用,还归因于关锡友精准预见到机床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智能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这一趋势。由此而精心构建新团队,可谓用心良苦。

  这样一场直扣人心的献映今天上演,背后其实是是沈阳机床一系列重大的机构调整。

  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主要设计师由当地人才组成;在上海斥资1亿元成立优尼斯工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将沈阳本地的能力更多的用于生产制造,上海公司作为和客户紧密联系的桥头堡。

  其中,营销模式的创新尤其令人瞩目。优尼斯公司最大的目标和作用,正是致力于开拓沈阳机床新的营销模式,改变以往单纯靠销售机床为主的营销网络模式,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整合机床上下游资源,提供完善的、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公司、代理商和客户三方共赢的局面,形成快速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

  用关锡友的话说,成立新的组织是一次创新性改革,美国人称之为断裂式革命。在这种革命性的举动中,企业试图从传统的制造商角色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组织与流程。这种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的本质意味着,企业围绕客户需求的资源整合能力才是最核心的能力。

  沈阳机床提出转型时,关锡友就曾说,转型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到的。比如,颠覆了传统组织,直接给客户提供服务的人成为领导,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动资源……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当需要改变乃至推翻固有的观念的时候,

  回望过去几年,沈阳机床将大把的毛利润投入研发和人才建设,拥有了500多名国际化人才,连续推出多款升级的智能化新产品。或许直到现在,业界才逐渐看清关锡友在沈阳机床转型升级中拉开的大幕——一家老牌国企步履坚定地朝着国际化、客户化、智能化转型的实战。“国际化、客户化、智能化”是沈阳机床从去年开始的未来战略,先后组建了德国团队、引进合作伙伴西门子团队,获取了全球视野和资源,其实,相关的布局却是在关锡友上任之初就早已开始。

  关锡友认为,留给沈阳机床乃至整个中国机床工业的时间已不充裕。他对此解读说,中国企业的优势就两点,一是本土优势,我们有很大的本土市场需求,要把这种本土需求转化为我们的能力;二是基于互联网的这场革命不能错过,大家现在还可以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再错过了就永远追不上了。

  在关锡友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给中国企业还留有席位,看你怎么去争取。据悉,沈阳机床已悄然开启了与腾讯的合作。

  当晚,有人将沈阳机床2012年的利润和北京的房价做对比,关锡友面带微笑地说:“中国不缺盖房子的。不要看价格,要看价值。”另一面,是耐人寻味的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之责任与艰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