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加事业部操作工人郝玉龙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熟练地掌握多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数控机床的“多面手”和“土专家”。作为新时期技术工人的典型代表,他先后获得“大连市职业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和大连市“五一奖章”等荣誉称号。
敢于突破闯新路
工作十多年来,郝玉龙一直从事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随着公司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高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他凭借着不服输的一股子钻劲和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实际操作经验,认真请教研究,反复操作试验,一次又一次地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多年来,郝玉龙提出的改进工艺多达几十项,为公司创造出可观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005年公司承担了一批军工产品的加工任务。由于该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加工过程中时常发生“打刀”现象。据统计,常规加工方法刀具消耗大约需要5万元左右,消耗费用之高令人咋舌。郝玉龙根据自己的加工经验,大胆使用三面刃铣刀替代原来的合金铣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家“十一五”重大技术设备公关项目——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在其关键件“花键芯轴”的首次加工中,郝玉龙发明了“分段胎具”和“精密分度法”进行加工。这一发明改变了以往细长轴胎具整体铸造的模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直接缩短工期5天多时间,为公司节省加工成本10万余元。节约加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郝玉龙在工作中坚持的理念,仅2007年一年时间,郝玉龙依靠小改小革就为公司节省刀具成本为计划成本的5倍以上,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间接创造经济效益50多万元。
无私奉献境界高
郝玉龙操作的数控机床从事大型工件加工,其危险系数高,加工难度大是有了名的。凭借郝玉龙精湛的技术和工作责任心,每一次他都尽心尽力去完成各种复杂以及大型关键零件的加工任务,连年保持无质量事故的记录。正是因为这一点,调度员经常在讨论疑难工件加工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郝玉龙。每当这时,他都会毫不保留地把独到的技术奉献出来,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这种无怨无悔的崇高境界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郝玉龙平均每年加班时间都会超过400个小时以上,创下了公司加班时间的最高纪录。
在“庆公司百年华诞、展大橡塑风采、为厂庆献礼”活动中,为了把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现在国内外客户面前,一些加工工件需要集中时间完成。郝玉龙就在连续突击生产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曾两次创下24小时不休息的工作记录。郝玉龙的这种“拼命三郎精神”受到了工友们的高度赞扬。
在生产任务的紧要关头,郝玉龙从不在急、难、险、重面前低下头,他一直是车间里有名的“好琢磨专家”。凡是工作中出现了困难,郝玉龙总是抢在先、干在前。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在他带出的20多名徒弟身上,都或多或少留有郝玉龙的这种好琢磨的元素,也形成了公司机械加工的后备骨干力量。就此一项,郝玉龙可为公司节省了50多万元的培训费用。
郝玉龙这种“打铁就要比铁硬”的自强精神、“敢立潮头争高下”的进取精神、“敢于突破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和“燃烧自己为集体”的奉献精神,使他名符其实地成为新时期技术工人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