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践行台湾机床产业的模式,用3年时间实现与台湾机床产业同步,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与德国机床产业接轨,与一流机床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化竞争。”陈胜对《浙商》记者说。
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托马斯的一席话让陈胜记忆犹新,“他说,再过5年至10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将大批量向全球出口。”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对《浙商》记者说,“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缩短技术差距,提高品质与档次的时候了。”
作为浙江首批赴台投资企业之一,永力达希望借力台湾,为占领全球高端市场做好准备。
每一次借力都是转型升级的拐点
创办于1997年的永力达,一开始是为国内空压机龙头企业做配套加工的机械制造企业。几年经营下来,陈胜发觉配套加工不是永力达的出路。“厂家一天到晚要求降价,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这样下去企业经营的风险很大。”陈胜对《浙商》记者说。
陈胜决定,要为永力达找到一条出路,他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能够直接面向市场,能够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终,他选择了数控机床。2003年,永力达转型成为浙江省衢州市第一家数控机床制造企业。
永力达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研发数控钻铣床。同时,他们引进德国技术并聘请德国数控专家威廉·毛斯巴赫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借智、借力发展。威廉·毛斯巴赫曾效力于世界上第一台立式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德国道里斯机床公司,在研发、技术、销售、售后等各个岗位都工作过,参与欧盟3C标准制定工作。在他的帮助下,永力达成功开发数控钻铣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产品,如今又开始研发立式数控车床。因为与永力达的合作,威廉·毛斯巴赫成为2009年度国家“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之一。
2004年9月底,永力达生产出第一批数控机床。2005年,永力达数控机床开始批量销售。如今,永力达的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甚至出口南美洲、东南亚与德国。
为了更好地借力发展,永力达选择了一条工贸结合的路。他们成立了机床4S店,借鉴汽车4S销售模式,为国内外各大机床厂家代理经营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镗床、锻压、冲剪设备、机床附件及高档智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机电产品。
通过机床4S店,永力达走出了一条“以贸促工”的独特发展路径。陈胜向《浙商》记者透露:“我们是机床行业的小老弟,通过代理我们认识了不少行业前辈,与国内外各大机床厂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从他们企业与产品中学习到不少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因为代理建立的业务关系,不少机床企业为永力达免费培训人才解决技术难题;还有一些机床企业把多年合作的供应商介绍给永力达,使永力达获得了同价、同结算周期的特权;永力达甚至可以借用一些合作机床企业的销售网络。”左旋肉碱有用吗去角质粉底液排行榜最好好用日霜去角质瘦身哪种好红血丝什么牌子眼霜好
借力台湾做机床业的“宝马”
2009年3月,陈胜第一次去台湾考察,参观台北机床展,之后又跑了二十多家机床企业。
陈胜印象最深的是油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不到25亩地,只有450名员工的机床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却达到十多亿元,在全球设立26个办事处,是台湾最具研发能力的机床制造商之一。”他给台湾的机床企业总结了3个特点:企业规模不大,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含量高、品质好、档次高、附加值高;向全世界出口,销售到大陆的机床很多。
在陈胜眼里,世界机床产业中德国、瑞士是第一梯队,美国、日本是第二梯队,韩国、中国台湾是第三梯队,而中国大陆只能是第四梯队。
从台湾回来之后,永力达组织研讨会,陈胜对大家说:“同样是中小企业,为什么我们的品质、技术含量、附加值与档次都不如人家?我们能不能向他们看齐?怎么才能赶上他们?”
4个月后,永力达在台湾的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陈胜再一次来到台湾,为永力达招聘了1名工程师。当时台湾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攀升,一共有15名工程师来永力达应聘。1个月后,这名工程师就来到浙江走马上任了。
除此之外,永力达与台湾专业的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委托他们开发设计新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在台湾完成设计与小试、中试环节,在浙江进行批量生产。”陈胜对《浙商》记者说。2009年12月,陈胜第三次来到台湾,以浙江衢州市数控技术协会秘书长的身份与台湾的机床行业协会对接,建立长久的联系。
2010年6月,永力达与台湾一家企业合资,成立台湾永力达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陈胜的设想,这家公司主要承担采购零组件、科研以及小试、中试基地与进出口贸易的功能。陈胜对《浙商》记者说:“我们这里很难招聘到专业人才,通过台湾公司,就可以让台湾的专业人才在家门口为我们服务。”
陈胜希望,借力台湾这个平台,在台湾机床市场站稳,缩小与德国机床产业的差距。“我们的机床产业与德国差距五六十年,与台湾差距二十年。我们将践行台湾机床产业的模式,用3年时间实现与台湾机床产业同步,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与德国机床产业接轨,与一流机床企业同台参与国际化竞争。”陈胜对《浙商》记者说。
永力达从售价5万元/台的机床起步,至今已经生产售价30多万元/台的机床,到今年下半年将开始销售80万元/台的小型数控立车。陈胜对《浙商》记者说:“我们以前制造‘桑塔纳’,以后也要制造‘宝马’,未来我们也要制造几百万元/台、几千万元/台的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