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新闻正文

蓬勃发展的燕矶镇金刚石刀具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9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493


蓬勃发展的燕矶镇金刚石刀具产业

陈列在墙上的金刚石刀具样品

  车开在鄂州市燕矶镇的燕矶大道上,路两旁各种品牌的金刚石刀具企业和店铺令人眼花缭乱。业内人士戏称,进了燕矶镇,就没有找不到的金刚石刀具。

  27年来,金刚石行业在这里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金刚石刀具名扬省内外,金刚石刀具工现在则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2009年,“鄂州金刚石刀具工”被评为全省10大劳务品牌之一,燕矶镇则成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每120个燕矶人中就有一个金刚石刀具企业的老板,每年燕矶人汇回的款项达20亿元以上。

  现状:节后开工不缺人

  正月初八上午8时许,在昌利超硬材料公司,6个统一着蓝色工作服的女工围坐在一张2米长的铁桌周围,正小心翼翼的掺合着各种金属粉末,连总经理走到旁边也无人发觉。

  为了寻求一个好兆头,不少企业选择正月初八这天正式开工。这天,记者前往的每个工厂的工作岗位上都有工人在生产,而这两天在镇上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招工广告。

  鄂信钻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云章初七就提前忙了起来,但并不是为了招工,“今天主要做生产准备,落实明天上班的人员。因为主要人员都是本地人,联系很方便,厂区复工基本没有缺工现象。”

  该公司的粉末柱工厂实际在正月初四就“满员”了,厂区每台压机前都坐着两个戴着防毒面具或者口罩的工人,而机器旁边上百个方盘子里已经摆满着制造好的石墨柱,这些石墨柱拇指高、直径5厘米左右。

  因为就近就业,记者发现燕矶的企业不担心“缺工”。很多员工就住在镇上或者不远的鄂州城区,“有时候去村里喊一下,”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过完年,如果家里没事,工人也愿意来上班,反正是多劳多得。”

  魅力:花香引来外地大学生

  在这里就业的也不全是本地人,在昌利超硬材料公司锯片厂,一位操北方口音的年轻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刘中吾,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2006年应聘到这家企业。

  他现在做“烧结”,每天白天他将数十个砖块大小的磨具拼在一起,晚上再放在设备中经高温高压制成金刚石刀具。刘中吾需要调整这个设备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让产出的刀片有更高的品质,技术含量较高。他妻子是鄂州本地人,生了个小孩,并计划在这里买房。“我不去沿海,是因为这里离河南老家近,方便照顾父母。而且这里的工作与我的专业也对口,待遇还不错,”刘中吾说,他不少大学同学也在这里上班。

  在鄂信钻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粉末柱厂车间内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李秋林显得与众不同。现年31岁的他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企业管理系,第一份工作是宁波一家外企。2004年10月,他跳槽来到了鄂信钻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现任粉末柱厂厂长。曾在外企工作的他为何来到燕矶小镇呢?“我家在黄石,父母年事已高,这里离家近;最主要的是老板能让我放开了干,工资也和外企相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