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0年对于机床行业来说,捧着超过5000亿元的全行业生产总值的成绩单,喜悦是出乎意料的。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是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对2011年,如何抓住“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专项实施的契机,坚定不移地加速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加速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个机床行业的主要任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愿中国机床行业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再次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沈阳机床:更新换代问鼎高端
沈阳机床在三季报中披露,2010年累计净利润预计为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4.29%;基本每股收益为0.34元,同比增长580.00%。而2009年,沈阳机床的净利润约为2700万元,每股收益为0.05元。公司对今年业绩预期的说明是,已收到大额政府补助,全年利润大增。
2010年11月10日,“沈阳机床集团普通机床OEM项目暨机床产业集群招商发布会”召开,沈阳机床将通过OEM(即代工生产)的方式把普通机床中的CA普通车床、CW普通车床、Z普通摇臂钻床三种产品转移出去,实行社会化制造。沈阳机床现在的园区有76万平方米,其中有两个比较大的区域还在生产普通机床。OEM之后,腾挪出来这一块的生产空间和生产能力主要去推广“新五类”产品。
通过OEM项目,沈阳机床未来五年的产品结构将发生根本转变。以后沈阳机床本身就不再生产中低档的普通机床产品了,OEM完成之后,这么大的企业中完全抛弃普通产品的,沈阳机床是第一家。
所谓“新五类”产品,是指沈阳机床自主研发达十年之久的新镗床、新CAK、新立加、新卧加、新数控立车共25台高端数控机床。据了解,“新五类”产品中有26%用于汽车制造,32%用于大型通用专有机械,12%支撑能源产业,13%配套交通产业。目前,沈阳机床70%的产品全面支撑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
沈阳机床副总裁赵彪日前表示,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要从产品、渠道和深耕三方面推进。产品方面重点在“新五类”产品,渠道方面重点则在4S店功能建设。在2015年之前,在中国建立50~70家4S店,每家店平均营业额将达到2亿~3亿元。
沈阳机床的着眼点更多放在利润率较高的产品上。12月6日,该公司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中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关联方德国希斯公司签订协议,希斯公司将为中捷公司设计开发一台高速动梁龙门五面加工中心GMB2560wr,协议总金额为200万欧元(约合1760万元人民币)。沈阳机床表示,引进该项技术后,预计可在2011年底完成产品的安装调试,从2012年始开始形成销售收入,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销售总量逐年递增。预计未来5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参考其在国外市场的售价与成本水平,该产品毛利率将达到40%左右。
武 重:新厂区新起点新征程
2010年是武重集团完成整体搬迁,在新厂区顺利投产的第一年。
这一年,温家宝总理等三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莅临武重视察,充分肯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搬迁改造所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坚实了武重在国内重型机床行业的龙头地位。这一年,武重紧紧抓住搬迁这一重要机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装备升级和工艺优化,力图为世人打造一个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重型机床制造基地。
这一年,武重承载着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希望,不断书写着改革与发展的壮丽篇章:在国内,大火箭箱体环焊专机在武重制造成功,智慧的武重人又一次在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上书写出荣耀的一笔;在国外,“武重机床”漂洋过海登陆英国,在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站稳立足,为中国机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标杆。这一年,武重借助自主创新继续保持科研和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CKX5363核电堆内构件加工专用数控机床和XKD2755数控定梁双龙门移动镗铣床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以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获批建设国家机械工业高档重型机床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武重克服“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抓住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遇,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需持续发力并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武重将以跨入世界重型机床第一方阵为目标,坚持“内练真功、外抓宽松”,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管理创新和以股权制度为手段的制度创新,继续在机床再制造、铁路机床、军工、国防和新能源领域开拓市场,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的理念,提高市场占有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