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相关行业正文

威海——崛起中的风电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0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1284


  25年前,这里矗立起了国内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

  25年间,这里开发利用风能的脚步不曾停歇,威海人以超前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合作的热情打造了巨大的舞台,吸引着国内电力巨头们:华能、鲁能、国华瑞丰、中海油……竞相前来大展身手。

  如今,这里三市三区皆有风电项目落地,鲁能荣成风力发电、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一期工程、国华瑞丰威海风电场一期工程、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二期工程4个风电项目相继建成发电,并有鲁能乳山风电场、歌美飒张家产风电场、大唐文登风电场和国华瑞丰风电场二期、三期工程等5个风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核准,一个陆地风场、山地风场、海上风场相映成趣、错落有致的风电立体格局已经浮现。

  威海,正凭借其15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总规模,成为我省风力发电的重量级基地。

  风电城在这里崛起

  沿着环海路一路向东,北起经区泊于黄石圈,东至荣成、文登,南达乳山银滩,所经之处,13个风电项目鳞次栉比,分布于海滨、山脊和大海上,风机那缓缓转动的洁白叶片在蓝天、碧海、黄沙、绿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分外美丽的风景,俨然一派风电城的风范。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年平均风速为6.0m/s,除夏季外,其他季节风速都较大,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风速≥17m/s)天数为124天。凭借着丰富的风力资源优势,1985年,国内首台风力发电机组在荣成成山头马兰湾试验风场投产。17年后的2002年,由国家发改委指定,全国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示范风电场———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正式获批在威海开建,威海大手笔开发利用风能的序幕就此拉开。

  2006年3月,华能集团投资1.65亿元建设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一期工程,共建设13台风机,总装机容量1.95万千瓦,工程于2007年5月建成发电。该工程的国产设备装备率达70%以上,它的成功标志着风电场建设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国产装备基础,具有了在中国大范围推广的条件。

  2006年3月,鲁能荣成风力发电项目在东楮岛开建,项目投资1.4亿元,共建设10台1500千瓦风机,总装机1.5万千瓦;

  2006年10月,神华国华与瑞丰联手投建的国华瑞丰威海风力发电项目开工,一期工程投资5.03亿元,建设39台1250千瓦风机,总装机4.875万千瓦。

  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一期工程的成功使二期工程很快拉开了序幕:2007年7月,总投资5.3亿元的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共建设33台1500千瓦风机,总装机4.95万千瓦。

  我市风电建设开始从小规模、小容量、试验性开发,跃入大规模、大容量、连片式集中开发阶段。

  而随后展开的系列风电项目,更进一步奠定了我市风力电场在全省的重要地位。

  记者在市发改委了解到,继上述4个风电项目之后,我市又有5个风电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目前已进入项目建设或拟建阶段,分别是国华瑞丰二期、三期项目,鲁能乳山风力发电项目,歌美飒张家产风电项目,大唐文登风电场,其中大唐文登风电、鲁能乳山风电2个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这5个项目无论是投资规模、风电机组数量还是装机总容量远远超过前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2.4亿元,风电机组数量达185个,装机总容量则达24万千瓦。

  除上述项目外,还有鼎能文登风电项目申请报告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已上报省发改委待批;中海油海上风电、华能海上风电两个海上项目也正在扎实推进前期工作。其中中海油投资2600万元的海上风场测风塔已经于2008年3月建成投入测风,其百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也已上报省发改委,正在争取尽快取得国家相关支持性文件。

  威海在风电利用上的眼光和气魄,使威海在我省风电开发的城市中远远走在了前面: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已投入运行的风电场共有8个,威海占了一半。另外,从风电装机规模看,截至目前,全省风电装机总容量为44.2万千瓦,威海风电装机总容量则为13.275万千瓦,占全省的30%。到2010年,随着全省在建风电项目的陆续投产,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50万千瓦,而威海的风电装机容量则将达40万千瓦,仍凭一城之力独占近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