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新闻正文

CIMT2011高层国际论坛:创新成为机床行业发展主旋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4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1236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11)开幕前一天(4月10日),主办方举办了主题为“以科技创新迎接后危机时代”的高层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围绕机床业界科技创新的作用、创新的现状、创新的前景等内容发表了演讲。业者一致认为,机床行业的创新迫在眉睫,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应该快马加鞭,加速创新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

  制造不是目的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轮值理事长,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强调,机床制造业被列为七大新兴产业的第四位,充分说明机床制造业是一项传统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相结合的行业。并认为科技创新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谋势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的具体设计上,更在于是否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和发力的抓手,这个抓手在当前毫无疑问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卓永财认为,金融危机给后危机时代的机床创新带来了一些启示。他认为,制造不是目的,制造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制造也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就是可以带来创新的机会。以台湾为例,台湾正在推动制造业从原来的2.0的模式,进展到2.5的模式,即进入制造服务业。同时他表示,了解顾客、倾听顾客的声音,其实可以找出创新的方法,这条路也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

  创新决定成败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曲波则认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必将来自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优势。后危机时代,世界技术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国际化竞争将日益加剧,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任务将更加的艰巨和紧迫。美国机械制造协会会长道格拉斯?武德则认为,创新对他们及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创新是增强竞争力、保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创新在国家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新兴的电子通信、能源、生物、汽车和先进制造等行业。国家将对研发的投入、理工科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税收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这将有助于加快这些领域的创新步伐。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鼓励地区性创新集群的发展,这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创新经济的崛起。现在,中国有53处国家级科技园区。这些创新中心成功的为合作创造了环境。

  但是,中国不仅仅靠设立科技园区和投入研发来超越对手。中国政府在把资源向关键新技术倾斜上也做的非常出色。替代能源领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以技术为驱动

  日本机床工具协会技术委员长花木义麿则认为,世界机床相关人口随着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从8 亿发展到40亿。我们必须看到,原有的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满足实际机床行业市场的需求。在世界机床行业中,汽车行业是机床行业最大的用户群,其中以模具技术为基础,节能减排、环保安全正是当前模具生产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其次,随着在世界机床行业中新兴国家的快速变化,虚拟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快,高精度、高速度生产需求量加大,是汽车模具行业面临的很多挑战。他谈到,近30年里,模具加工效率提高了近40倍,在保持最高精度的加工质量下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与加工效率,这是一场模具加工的革命。为赢得战争,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必须提出一种将生产速率提高1.5乃至2倍的创新解决方案,将不同的加工系统融合到厂家独有的数控加工系统,开发各种提高世界制造业效率的技术和生产手段。

  吉特迈集团董事会成员托斯滕?施密特强调,机床创新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创新模式。当关注机床创新的时候,制造企业将其创新能力配置在以技术为驱动的已有产品的研发上。然而,有时侯,特别是在面对一段时间的危机时,由于现有机床产能未能完全使用,或出于金融约束,机床行业的客户倾向于推迟投资决策。因此,机床制造业必须找到为什幺和怎幺样才能扩大市场机床存量的答案,因为仅仅机床本身的创新还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