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相关行业正文

中国模具业"十一五"发展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3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1211


  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介绍,模具的主要类型有:冲模、锻模、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玻璃模、橡胶模等。除部分板料冲压以外,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型腔模,因为它们一般都是依靠三维的模具型腔使材料成形。很显然,过去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以高速向国际化水平看齐,并且得到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十五”规划中,模具被认为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 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0%,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同比增长25%,排在世界第三位;模具出口大幅增长,表明模具水平和竞争力提高,据海关统计,2005年模具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模具产品结构更趋高档,复杂、精密、长寿的模具份额提高到30%。

  广东省是中国目前的模具第一大省,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广东模具市场,目前约占中国模具产值的四成以上。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省模具生产名列中国第二。江苏和上海,近年来模具生产发展相当快,市场份额正逐年增长。山东、安徽、福建、天津、辽宁近年的发展情况也比较好,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其发展速度就相对慢一些。总起来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模具市场发展最为集中的两大地区。

  “十一五”平均增长率预计达20%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模具市场的发展速度可能比“十五”期间慢一些,但预计年平均增长率也会达到两位数,其最大可能是15%~20%,这一预计速度应该说是比较保守的。

  在中国模具行业的“十一五”规划中,还有几个项目的具体发展目标如下: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型、精密、复杂等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的比例从目前的约30%提高到2010年时的40%;国产模具国内市场占有率目前不足80%,2010年时要达到85%以上;模具出口额2010年时以10亿美元为目标;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从目前的45%提高到2010年时的60%、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从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2010年时的55%。

  产业带动比例高达1:100

  事实上,模具是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行业。 据罗百辉表示,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目前,中国约有模具生产厂点3万余家,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全年模具产值预测可达10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