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开采量面临枯竭的危机,中国是石油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尽快开发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我国的迫切性比任何国家都应该更强烈,也是不久将来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面对今年日本丰田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将在100万辆左右,在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还没有用于计算机、手机,更没有大规模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就显得特别大。
建议利用国家补贴的鼓励政策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方式,从低度混合动力车起步,通过不断增加的节油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不断修改的国家补贴的鼓励政策相结合,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和新能源车推广的速度;对自行车用高能电池补贴,加速高能电池产业发展;如果电池不搞好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的系统性污染要远比汽油机型汽车高上成百上千倍,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立即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花大力气,确保电动汽车的推广,不给人类带来污染灾难。
一、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能源逐渐短缺,全球开始注重环保和能源问题,而汽车行业是造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机动车消耗了国内石油总产量的85%,而大量汽车的使用则产生有害尾气污染环境。如何减少汽车对石油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从长远来看,最终的解决之道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开发新能源汽车。
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对电动车的研究开发已开始起步。2000年国家制定了”十五”经济发展规划,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要求汽车工业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研究和开发,加快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使用,促进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比亚迪、奇瑞、一汽、长安、上汽、东风、海马、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都加快了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的推进速度,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我国政府已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未来三年内政府将出资100个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革新,以及专用零部件的研发,平均每年投入33亿元,此外对于个人购买电动汽车也会有不同形式的补贴。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规则》对新能源汽车作出概念界定: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汽车(如超级电机动车)。同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将得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2008年12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并通过税收政策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初步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多亿元,刺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二、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急需推广新能源车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除仅有弹丸之地,依靠国际旅游、国际贸易和资源出口生存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000人的国家和地区外,都是先要进入高度的汽车社会,之后才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人口超过1000万,且主要依靠国内经济发展的国家,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绕过汽车社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为在发达国家中,还没有哪种产品能替代汽车,作为用于消费的高值易耗品,从而用消费来带动庞大的经济体系的运转和保证就业。汽车大量消耗的石油的可开采储量已经越来越少,能源已经成为各列强国家争夺的最主要资源,油价总体上涨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发达国家已经把开发新能源车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战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推进中,以保障现有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二十一世纪是汽车普及的大发展的时代。每20-25年汽车的数量将增大一倍。2009年中国汽车国内销量,如果包括进口车,再减去出口车,超过了1370万辆。如果每年增长10%,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每年3900多万辆的规模,汽车保有量会超过2.5亿辆。即使2020年以后汽车市场规模不增长,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也会超过4亿辆。由于汽车消耗石油倍增,到2040年,如果不用新能源车取代绝大部分燃油汽车,受石油可开采储量和产量的限制,最低油价将比2008年最高时的每桶147美元还要上涨很多。
中国将在2049年左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那时我国将有14亿人口,人均GDP可达2多万美元,如果不限制汽车市场发展,最保守的估计那时中国将拥有6亿辆以上的汽车,即使充分利用节油技术,一年也要消耗20亿吨以上的石油,那时全世界约20亿辆以上的汽车,最少需要60多亿吨石油,全世界那时每年绝对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多石油,况且全球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开采量面临枯竭的危机,国际政治、军事必然围绕石油的争夺而展开,全世界也会进入以石油为首的高通货膨胀的时期。
中国是石油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天价石油也将使我国把大部分经济发展成果用来支付购买进口石油的费用,使我国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很可能使我国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尽快开发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我国的迫切性比任何国家都应该更强烈。可见在不考虑节能减排和降低碳排放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发展面临石油资源的枯竭的瓶颈,这是在不久将来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这里讲的新能源汽车,不是指混合动力汽车,而是指电动汽车,因为即使高度混合动力汽车,平均节油也仅有45%左右,不能使石油的需求量随着汽车的增加而下降。目前唯有电动汽车可不烧油或天然气,而发电又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也可用核能和不特别紧缺的煤。另外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离能够大规模普及并不遥远,而且在效率上要比燃油动力汽车高。
汽车是靠千百万技术人员,一百多年的众多发明和创新积累下来的成果,替代现代汽车的动力难度极大,尽管可替代的节能减排的新动力很多,但制造成本均高,节能减排是政府的事,目前很难通过用户的金钱选票认可,那么只能循序渐进的小步前进。小步前进的第一步只能是低度混合动力车,也就是通过燃油动力在低效率时通过发电把热效率提高,把电能存在蓄电池中,在需要时用于辅助驱动汽车。因此可以把混合动力汽车看作是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一个车型。另外不是所有汽车都能够变为电动车,因为蓄电池的重量过大,对于重型载重汽车来说,电池的成本、重量均不可能把重型载重汽车的动力变为电动车,因此目前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不断的提高现有燃油发动机效率的基础上,主要在保有量最大的乘用车上向电动车进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