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相关行业正文

陕西省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观察与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03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415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对于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装备制造业在我省有着雄厚的基础,这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部署的有力推动下,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奠定扎实基础,正在绽放“生命”的活力。

  省工信厅厅长蒋跃介绍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备明显优势:航空、航天、输配电、数控机床、石油冶金煤炭重型装备等重点领域,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了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航空工业“急速腾飞”

  作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核心产业的航空工业,用急速腾飞来比喻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与成就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省航空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先进技术水平,形成了飞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设备及系统研制、大部件生产和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行业资产规模、人才总量和科技成果占到了全国四分之一。

  陕西的航空工业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过50多年的建设,陕西已形成集大中小型飞机设计、试验、生产、试飞、产品支援和综合保障为一体的航空科研生产体系;二是经过轰六、运七、运八、歼轰七和空警200、空警2000等系列50多个型号飞机的研制,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工艺、试验、管理和适航认证经验;三是“十五”以来,随着国家在陕一大批航空技改项目的建成,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研发、制造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四是在陕单位承担了大型飞机等多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及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的配套;五是我省多家航空企事业单位已与波音、空客等20多个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国际业务合作关系,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快速拓展。

  如今,陕西在航空工业领域的重点产品与技术成果丰硕。西飞公司实现新舟600飞机年产25架份生产能力,新舟700完成设计、试制、试飞和适航取证,具备批生产能力。陕飞公司实现飞机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的科研生产线全线贯通,形成年产50架份的生产能力。通用飞机得到了快速发展,依托西安航空产业基地,优先发展2-4座固定翼飞机,加紧培育4-6座固定翼飞机,重点发展8-12座单发螺旋桨多用途公务机。西飞公司、航空电气、庆安公司、中航自控所、宝钛集团等单位完成机体部件、航空机载系统和航空钛合金材料的研制工作。西航公司完成两个重点型号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发展民用大函道比涡扇发动机,基本掌握大型客机发动机低压系统研制技术,初步掌握核心机技术。

  根据发展规划,我省航空产业2015年可实现产值800亿元,增加值达到270亿元,培育和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过30亿企业7户。

  航天工业“喷薄而出”

  我省的航天产业在运载动力、卫星有效载荷、微电子、特种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西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航天运载动力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之都。

  我省航天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航天工业具有5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航天固体、液体动力科研生产基地。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关键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形成系列产品;在卫星通信、遥感、测控领域,在微波、天线及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陕航天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加大以流体机械、新材料、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民用产品研发与生产。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发展一大批航天重点产品与技术。

  航天运载动力。航天六院积极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探索未来单级入轨飞行器及新型混合循环动力系统技术。

  新一代宇航装备。以航天四院、五院西安分院、六院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产品定型交付,为宇航应用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卫星应用产业。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西安微电子所、电子工程所为主,重点研发生产卫星有效载荷及测控跟踪系统设备、船载双频测量设备、星载和地面站天线、多功能显示器和高频网络、数据传输系统等软硬件设备,加大卫星通信终端与数据采集系统及卫星地面站系统集成、海洋卫星、气象卫星、民用卫星通信网等应用项目建设,开发新一代民用GPS/OEM主板产品、北斗用户机系列产品。

  航天电子信息。西安微电子所、精密机电所、导航设备公司发展弹、箭、星、船载及装备用空间计算机、电动舵机及其控制系统,三轴稳定平台系统,建设惯性器件和精密机械加工、总装、电装测试专业生产基地。

  航天技术应用。以航天四院、五院西安分院、六院等单位为核心,以流体机械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建设我国重要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根据发展规划,我省航天新兴产业2015年将实现产值300亿元,增加值达到80亿元,培育和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2户,过30亿企业3户。

  输配电设备产业立足高端

  “十二五”期间,我省输配电设备将立足高端,加速发展。依托西电集团等龙头企业,以西安高压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为辐射,围绕500KV及以上特(超)高压输变电及智能电网、储能电站等建设,发挥我省输配电设备制造业领先优势,加快智能电网技术及设备研发,推进500KV及以上特(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集成化,高、中、低压输配电设备系列化、智能化、小型化、低能耗发展,促进产业规模总体扩张。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智能配电设备、智能用电设备,以及特(超)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变压器、开关设备、全封闭组合电器、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高压电瓷)、±80万伏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变压器、变压器关键部件、晶阐管、换流阀、平波电抗器、水冷设备、控制和保护设备、直流场设备)、126KV真空灭弧室等高端产品。201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增加值60亿元。

  数控机床产业以精取胜

  高效高精数控机床及高效复杂刀具。依托秦川集团、汉川机床等龙头企业,以西安、宝鸡、汉中现有机床工具产业园区为承载,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以“高速、精密、大型”为主攻方向,加快我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建设。重点发展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数控螺纹加工机床、落地式镗铣床、卧式加工中心、刨台式镗铣床、数控立式车床、龙门式机床、滚齿刀具、插剃刀具、拉削刀具、异型刀具等高端产品。追踪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努力开发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开展精密成型、快速原型零件制造和超精密微机械加工等先进基础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提高数控机床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201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值20亿元。

  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潜力巨大

  新型海洋陆地石油钻采设备。依托宝石机械、宝钢管等龙头企业,以宝鸡高新区、西安泾河工业园为基地,围绕发展海洋工程设备,重点研发生产新型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超深井、多功能、大功率陆地和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特种陆地钻机及配套设备研制、12000米特深井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海洋钻井平台、沙漠移动钻井平台、大功率电动钻机柴油发动机、水下采油设备、水下放喷器等),大力发展大口径石油焊管、预精焊管、连续油管等产品。201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增加值40亿元。

  冶金设备产业优势凸显

  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依托陕鼓、西重院、中钢西重、中冶陕压等龙头企业,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等现有工业园区为辐射,重点发展大型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空分压缩机组、高精度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大型铸锻件设备(冶金轧辊锻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设备、400MN模锻液压机、2万吨难变形合金卧式挤压机、12000吨铝合金板张力拉伸机)等产品,在系统集成、工程总包等增值服务上形成明显优势。201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加值35亿元。

  煤炭采掘设备异军突起

  综合机械化煤炭采掘设备。依托西安重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围绕发展大型煤炭综采设备,重点研发生产大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化掘进机、大型刮板输送机、高端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高压辊磨机等高端产品,加快成套化、重型化、智能化、强力化和大功率机电一体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1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加值12亿元。

  政策措施到位  加速产业发展

  围绕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必须要采取鼓励支持政策措施,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对此,省工信厅厅长蒋跃认为,首先要争取更多课题列入国家立项、获得国家支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带动和促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研发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要围绕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抓好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奖励项目的组织申报,争取我省更多项目获得支持。

  三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将研发投入列入装备制造大型骨干企业的绩效考核内容。重视加强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吸引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从事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优势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建设一批对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大、带动作用强、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有所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强的重点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装备水平。

  五是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西部大开发等相关专项资金给予我省更大支持,重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倾斜。

  六是要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加大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其它专项资金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项目倾斜力度。加大对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产品扩大销售支持力度。市、县财政也要加大投入,相应增加配套资金支持。

  七是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机遇,积极争取将我省装备制造高端产品进入目录,享受税收优惠。

  落实有关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我省机电产品扩大出口。同时争取使我省更多企业享受税收政策。延续执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的装备制造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等。

  八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研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信贷规模,积极满足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

  九是要规划、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高端装备制造重大项目建设,在规划、土地、税收、环评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必将是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