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相关行业正文

芜湖经开区集聚效应凸显 高端产业落地生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9 来源:数控刀具 浏览次数:846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竞相落户。9月28日上午,东旭集团芜湖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产业园等6个重点项目在经开区集中开工。省委副书记孙金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海英,副省长黄海嵩,市委书记陈树隆,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敬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臧国寅,市政协主席方成,市委副书记潘朝晖出席东旭集团芜湖项目奠基仪式。

  黄海嵩在讲话中指出,东旭集团是我国民族平板显示产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此次选择在芜湖投资建设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产业园,不仅能够利用芜湖的区位和产业配套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将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省直有关部门和芜湖市要加强协调配合,优化投资环境,为项目做好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快速、顺利、高效推进。希望有越来越多像东旭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来到芜湖、来到皖江、来到安徽投资兴业,共赢发展。

  陈树隆指出,今年以来,经开区一批投资大、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此次东旭集团、重庆康卫、芜湖奥托、顺亿投资、德尔科技和众源金属等行业领军企业在芜项目集中开工,对芜湖加快发展战略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芜湖将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最高的效率推动企业建设,以最优的服务满足企业需求,以最好的条件支持企业发展。

  据悉,东旭集团是国内电子玻璃行业的着名企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晶玻璃基板和等离子玻璃基板生产的全套技术,拥有技术专利165项,具有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芜湖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0亿元,建设50条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另配套建设液晶玻璃研究院和平板显示玻璃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建设8条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1条8.5代液晶玻璃基板实验生产线。芜湖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芜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基地。

  当日同时开工的项目还包括投资15亿元的顺亿投资公司镁铝合金板材加工及精品炊具项目、投资2亿美元的德尔科技智能小家电项目、投资12.24亿元的芜湖奥托大型数字伺服压机与光电光伏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10亿元的康卫生物科技口服幽门螺旋杆菌疫苗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众源金属高精度紫铜带材生产项目,总投资达到410.84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材料、光电光伏、生物工程等产业,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标志着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迈入新阶段。当天,孙金龙一行还视察了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高新区:打造全国一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芜湖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高新区发展,努力建设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无疑赋予高新区更高的战略定位,同时也激发了高新区更强的发展欲望。日前,高新区“十二五”规划正式出炉,力争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35%。这一崭新的蓝图,让人们对高新区充满了期待。

  打造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目前拥有59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高新区,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劲引擎。在成功跻身国家级以后,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统揽各项工作,加快“二次创业”的步伐,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年均增速达35%, 这一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大,因循守旧肯定难以实现,唯有“跳起来摘桃子”才可企及。因此,高新区在战略定位上站位高远,着力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能力突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内外相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突出特色产业优势

  没有特色的产业,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优势,也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经过多年努力,高新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已形成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四大产业构成的“产业方阵”。其中,以奇瑞新能源为龙头,中集集团、美国德尔福等60多家企业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以海螺川崎余热发电和明远光伏太阳能为龙头,汇集台湾利音、海格斯、科瑞克环保等知名企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风生水起。以华东光电、深圳雅图为基础,引入20多家骨干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针对这些已有的产业优势,高新区因势利导,积极培育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高端技术创新集群。争取到2015年,形成2个以上销售超过3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奇瑞、海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础上发展特色装备电子,基础电子和电子整机,形成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